聯系我們:
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是以磨山峪抗日舊址為基礎,興建起的一處進行革命優良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旨在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實現“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目的。2015年底,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由山東省文物局批準備案為非國有紀念館(博物館)。2016年磨山峪抗日舊址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被泰安市民政局評為AAAA級中國社會組織。
一、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的建設
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座落在泰安高新區房村鎮磨山峪村,徂徠山革命紀念園內。園區總占地面積400余畝,文??煽胤秶?9800平方米。紀念館(博物館)現有面積:3300 ㎡,建筑面積:2128.24㎡,展廳面積:1829(1669.2)㎡,布展面積:5000㎡。有磨山峪抗日舊址、抗日烈士墓群等兩處市級保護文物。共收藏起義及抗戰時期的文物及文獻資料1723件,尚未登記備案的2000余件。2015年底,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由山東省文物局批準備案為非國有紀念館(博物館)。2016年,磨山峪抗日舊址被市政府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2017年1月,被中國紀念館(博物館)協會批準為團體會員單位,同年3月,被泰安市民政局評為AAAA級中國社會組織。2018年3月,加入中國博協非國有館專委會。軍委原副主席遲浩田將軍、北京軍區原政委劉振華將軍及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為之題詞。
二、泰安徂徠山烈士陵園的建設
徂徠山起義成立四支隊后,即與日本侵略軍、漢奸賣國賊進行了浴血奮戰,部分抗日英雄壯烈犧牲。為紀念先烈,1944年,泰安縣抗日民主政府在磨山峪村北邵地山上為近百名烈士統一立碑。新中國建立后,部分烈士家人陸續將親人遷回故鄉,還有13位烈士長眠于此。2017年,經市文物局批準,紀念館(博物館)對徂徠山磨山峪烈士墓群進行修繕。同時,應部分老領導和干部群眾的要求,將領導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的6位領導人、多位當年參加徂徠山起義的已故老戰士遷入。2018年11月底,泰安高新區批準建立“徂徠山烈士陵園”。
三、宋任窮副主席展廳的建立
2018年1月,在全國政協原副主席宋任窮秘書龐積明的幫助下,由子女將宋主席在中南海辦公室的部分私人物品捐贈給我館。為安置好這些物品,我館騰出3間房屋,經整修改建為宋任窮展廳。主要展出了宋任窮主席的辦公用品、圖書、生活用品等。
四、劉振華將軍展廳的建立
2018年9月,根據劉振華同志生前遺囑,經與劉振華夫人及長子劉小威聯系,將劉振華同志在原北京軍區住處內客廳、書房、臥室的辦公用品、圖書、生活用品等捐贈給我館。為安置好這些物品,我館騰出5間房屋,改建為劉振華將軍展廳“愛國苑”。國慶節期間,進行了布展。
五、上級領導大力支持
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建立以來,得到各級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黨史研究室副主任張樹軍、山東省人大副主任王云鵬、中共山東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邱傳貴、中共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市委常委兼秘書長宋洪銀,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李燦玉、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李誠實等領導,先后前來紀念館(博物館)視察指導工作。
六、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建立
在上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于2013年被泰安市委組織部、市委黨校列為黨員干部教學培訓基地,2016年被評為泰安市黨史教育基地,2018年8月,被評為泰安市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年底列為高新區黨員干部教育基地。同年12月被定為一批泰安市中小學生研學定點單位,20多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開館 以來,每年有5萬余人前來參觀學習。充分發揮了紅色文化教育主陣地的作用,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總之,我們將保護好歷史遺址,講好紅色故事,更好地開發利用徂徠山紅色文化,促進泰安紅色旅游事業的大發展,為振興革命老區鄉村經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積極貢獻。
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
2019年8月9日
泰安徂徠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博物館) 魯ICP備13030504號-1